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组织,主要发生在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它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个新病例,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在中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目前排名仅次于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第二常见的。
目前尚不清楚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一般认为其可根据发病机制和自身生物学特征共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其中,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一小部分粘液腺癌,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则包括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等。常用于检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主要为以下三种——
B超检查
子宫超声检查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癌在子宫腔大小、位置、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是否穿破子宫浆膜或累及宫颈管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其诊断符合率在79.3%至81.82%之间。有报道显示,在进行45岁以上的患者检查时,与宫腔镜检查和活检相比,子宫超声的准确率约为87%。
此外,谢阳桂等人进行B超检查时,参考了UICC分期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肌肉是否受累、宫旁和邻近器官是否受累等情况,并结合手术探查和病理结果,分期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2.9%。
B超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癌常规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创伤性和放射性损害。尤其在评估肌层浸润和临床分期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宫腔镜检查
近年来,由于纤维光源的应用和膨宫剂的改进,这种早已停滞不前的技术再次迎来发展。
二氧化碳气体膨胀可使视野更清晰,使用时必须配备流量计装置,以确保安全。宫腔镜不仅可用于观察宫腔,还可以观察颈管,特别是微小的宫腔。近年来发展的接触式宫腔镜不需要膨胀来进行检查,更加方便和安全。
通过宫腔镜检查可以观察癌肿的位置、大小、是否局限或扩散,是外生或内生,以及是否影响宫颈管等;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或早期病变。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94%,子宫内膜上皮瘤为92%。如果选择直接活检,则准确率可达100%。进行镜检时要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性刮宫
进行刮宫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确诊方法。
需要明确是否是癌症,还需要明确癌症的生长位置。如果把宫颈腺癌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并按照一般的子宫切除处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是子宫内膜癌却错误地处理为宫颈腺癌,也不适合。但是通过镜检无法区分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因此需要进行分段诊刮。先使用小刮匙刮取宫颈管内组织,然后进入宫腔刮取子宫两侧角和宫体前后壁组织,分别装入瓶子并标明,送去病理检查。如果内口有阻力时,可以稍微扩张宫颈直至5号。
在进行分段刮宫手术时,若刮颈管过于深入,可能会错误地将宫腔内的物质误认为是颈管癌。或者子宫内膜癌可能会下垂进入颈管,导致误诊为颈管癌或者子宫内膜癌累及颈管。还有可能是原本就存在宫颈管癌,但是癌细胞过多,当小刮匙进入宫腔时,可能会带入一些宫颈癌组织,使得误将宫颈癌扩展到宫腔内。
不论什么情况,都表示病变已经发展到较晚的阶段,因此需要采取宫颈癌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